“爷爷十年前卖房子借高利贷都要上的当,到底开不开门、权不权威,老铁们随便拿一件开箱测评!”近日,某短视频博主发布的一系列“坑老头钱大赛-开箱视频”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。
视频中出现的各种“精选世界五十八国钱币珍藏”“十二生肖邮票、硬币、剪纸珍藏册”,把网友们瞬间拉回到电视购物夸张销售“收藏品”的时代。
尽管电视购物的暴利伴随着传统媒介的式微逐渐消亡,但类似的套路却在直播间被“发扬光大”。不仅如此,过去在线下通过“听课送鸡蛋”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套路,如今也借助线上直播衍生出了新模式。
当父母一辈沉迷于互联网带来的丰富内容和便捷生活,成为“网瘾老年”,他们也成了一部分商家眼里的收割目标。
1 网瘾老年,“沉迷”直播间
广场舞不跳了、麻将也不打了,每天除了吃饭就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……当老年人体验到了网上冲浪的乐趣,“网瘾”就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词汇。而随着越来越多的“网瘾老年”沉浸于丰富的互联网内容,他们对内容的注意力也逐渐在电商领域被转化为购买力.
根据第三方平台QuestMobile发布的《2024银发人群洞察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三季度,老年群体月人均使用网络时长已达129小时,其中短视频以35.1%的占比高居使用时长榜首,而综合电商领域以6.7%的占比位列第四,显示出银发人群在网购方面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。
与身经百战、精打细算的年轻人有所不同,不少刚刚接触网购的老年人不看商品详情页,只看图片和视频,这导致“野性消费”与“踩坑不倦”同时出现在了老年网购群体身上。
无锡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的一份《无锡市中老年网络直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近八成老人每3个月至少消费一次,单次最高消费集中在1000元—3000元。但其中有52.1%的受访者遭遇过货不对板、虚假宣传的问题。

图片来源:无锡市消保委公众号
无锡日报在对这份调查报告进行报道时还提到,63.1%的老年人因喜爱直播间的互动氛围选择消费,特别是一些平台标注“看视频看直播领红包”等话术,用户每日签到、观看短视频与直播等行为,可以领到现金红包或金币作为回报,前提是绑定银行卡、支付宝、微信等,这也为老年人后续的网购行为打通了付费前提。
来自广东的Haha告诉惊蛰研究所,她的父亲近年来沉迷于直播间买买买,从声称价值十几万的国产手表到文玩古钱币,以及与传统文化、文人雅士牢牢绑定的沉香,均有“涉猎”。
“之前我爸还兴致勃勃跟我炫耀他抢拍到的古董,觉得买这些能够升值,也听不进别人的话。因为实在受不了我唠唠叨叨,那些标价大几百、上千的手表最后只留下了他戴在手上的,其余全部退掉了,文玩和沉香也退掉了一部分。粗略估计,剩下的商品价值也超过1万元了。但现在我发现他还在买,我感到很无力。”
惊蛰研究所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,找到了其中一家名为“X科优选”的企业。官网资料显示,该企业定位于社区新零售供应链公司,目前已经拥有5000多家零售型实体合作门店。惊蛰研究所用地图APP搜索公司名称发现,该公司在北京市有72家门店,在上海市有70家门店,在武汉也有47家门店,但是门店规模普遍只有普通便利店大小。随后,惊蛰研究所就近前往附近一家门店进行实地探访。
惊蛰研究所在“X科优选”的线下门店内看到,店内摆放的商品数量不多,但种类混杂,既有酱油、醋等调味品,大米、羊奶粉等食品,还有铁棍山药肽粉、灵芝孢子粉等听上去像是保健品的产品,给人一种既像生活超市,又像保健品专卖店的感觉。
惊蛰研究所还注意到,店内不管是食品还是保健品,大部分商品的单件售价都在百元以上,而店内最便宜的产品是一款340毫升容量、标价29.8元/瓶、产品标准为GB/T18186的“纯生酱油”。
对于上述行为,微信表示将依法进行处理。若外部链接中的直播内容涉及违规发布医疗、药品、保健食品等信息,微信端会限制链接访问,同时平台会结合用户投诉证据加大对此类违规账号的处罚力度。
需要提醒的是,对于广大老年消费者及其子女来说,平台介入只是亡羊补牢。无论是“剧情直播间”还是私域直播间,老年人之所以会沉迷其中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退休后社会关系断裂、社交距离变远,很容易无所适从,选择在网络世界找到心理寄托。
要想帮助老年人“戒除网瘾”,一方面需要丰富老年人的日常活动,维持和拓展新的社会关系,另一方面则需要子女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,在现实关系中提供情绪价值,提高老年人的存在感、幸福感。如果现实生活足够精彩,老年人也不必沉湎于网络无法自拔。